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语故事

成语故事

[成语故事]三思而后行的意思三思而后行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

三思而后行拼音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三思而后行释义 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结构:五字成语 三思而后行造句或示例 他非常细心,办事总是三思而后行。 三思而后行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推销他的仁政,在鲁国碰壁后,他在离开卫国的途中总结在鲁国的经验时,对他的女婿公冶长及子贡等人说:鲁国执政的人中只有季文子处事不冲动,三思而后行。弟子们赶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三豕涉河的意思三豕涉河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
三豕涉河拼音sān shǐ shè hé 三豕涉河释义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 三豕涉河造句或示例 请不要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三豕涉河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,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,路经卫国时,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: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。子夏就去纠正他:你读错了,不是三豕是已亥,因为已与三、亥与豕字形相象。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,晋国军队果然是已亥年过的河。 三豕涉河的典故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什么意思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
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拼音 sān shí liù jì ,zǒu wéi shàng jì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是什么意思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;最好是避开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;没有别的好办法;只能出走。结构:八字成语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造句或示例 如果遇到困难就采取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的态度,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。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,齐明帝暴病而死,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,朝廷十分震惊。东昏侯在东宫召集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的意思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

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 ,zǒu wéi shàng cè 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的意思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,以逃走为上策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结构:八字成语 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造句或示例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5回:“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。官打的现在。赌博场中闹出事,只有个闻风远扬是高着。” 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,齐明帝暴病而死,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,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的意思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
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 ,zǒu shì shàng jì 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的意思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了事 结构:八字成语 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,齐明帝暴病而死,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,朝廷十分震惊。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,派人登楼观察,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,说王敬则来了,假装要走。有人告诉王敬则,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。 三十六策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三十而立的意思三十而立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

三十而立拼音sān shí ér lì 三十而立的意思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 三十而立造句或示例 老舍《正红旗下》:“他从庆祝了自己的三十而立的诞辰起,就想自己去开个小肉铺。” 三十而立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,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,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,经历卫、郑、陈、晋等地碰壁后,在蔡国闲居,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,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,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,感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披星戴月什么意思披星戴月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
披星戴月拼音pī xīng dài yuè 披星戴月是什么意思 身披星星,头戴月亮。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,十分辛苦。 披星戴月造句或示例 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,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章) 披星戴月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,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,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、事必躬亲,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,巫马期向宓子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皮里春秋的意思皮里春秋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
皮里春秋拼音pí lǐ chūn qiū 皮里春秋的意思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 皮里春秋造句或示例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8回:“眼前道路无经纬,皮里春秋空黑黄。” 皮里春秋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,谢安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褚裒风度不凡,尚书吏部郎桓彝见他后也夸他名不虚传,有皮里春秋。口头上不说什么,心里是非分明很有主见。褚裒为官清廉,生活也很简朴,从不假公济私、仗势欺人。 皮里春秋的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蚍蜉撼树的意思蚍蜉撼树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
蚍蜉撼树拼音pí fú hàn shù 蚍蜉撼树解释 蚍蜉:一种大蚂蚁;撼:摇动。蚂蚁摇动树木;比喻不自量力;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。 蚍蜉撼树造句或示例 蚂蚁缘槐夸大国,蚍蜉撼树谈何易。(毛泽东《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》) 蚍蜉撼树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,李白、杜甫刚去世不久,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,韩愈对此很不满意,就写给好友《调张籍》一诗:李杜文章在,光焰

2022/11/28

[成语故事]脾肉之叹的意思脾肉之叹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
脾肉之叹拼音pí ròu zhī tàn 脾肉之叹的意思 脾:通“髀”,大腿。指痛惜光阴虚度,思欲有所作为 脾肉之叹造句或示例 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到浦东去来》:“十日不见,多少有点脾肉之叹的向华似乎更加焕发了。” 脾肉之叹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,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丢失了地盘,就去投奔刘表。刘表设酒宴安慰他。席间两人谈得甚欢,刘备入厕摸自己的髀,发现上面的肉又长了起来,回座后不禁感慨,这

2022/11/28
共 2302 条 215/231 页 1... 213214215216217 2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