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成语故事]肺石风清的解释、拼音,肺石风清造句、出处
肺石风清拼音fèi shí fēng qīng肺石风清的解释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。比喻法庭裁判公正。肺石风清的典故《周礼·秋官·大司寇》:“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,立于肺石三日,士听其辞,以告于上而罪其长。”
2023/04/14[成语故事]野人献芹的意思、拼音,野人献芹造句、出处
野人献芹拼音yě rén xiàn qín野人献芹的意思把不值钱的芹菜当好东西献给别人。比喻贡献的不是有多大价值的东西(多用作送人礼物或建议时的客套话)。野人献芹的出处《列子·杨朱》:“昔人有美戎菽、甘台茎、芹萍子者,对乡豪称之,乡豪取而尝之,蜇于
2023/04/14[成语故事]垂涎欲滴释义、拼音,垂涎欲滴造句、出处
垂涎欲滴怎么读拼音chuí xián yù dī垂涎欲滴释义涎:口水。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。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。垂涎欲滴造句但是在我这样的一个穷小子看来,确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,而且老实说,确也有些垂涎欲滴!(邹韬奋《经历·贫民窟里的报馆》)垂涎欲滴的典故唐·柳宗元《招海贾文》:“垂涎闪舌兮,挥霍旁午。”
2023/04/14[成语故事]印累绶若-印累绶若的意思与拼音
成语“印累绶若”怎么读拼音yìn léi shòu ruò“印累绶若”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形容官吏身兼数职,声势显赫。“印累绶若”历史典故及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佞幸传·石显》:“牢邪石邪,五鹿客邪!印何累累,绶若若邪!”
2023/04/14[成语故事]桂薪玉粒的意思桂薪玉粒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桂薪玉粒拼音guì xīn yù lì 桂薪玉粒解释 典出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苏秦之楚,三日乃得见乎王。谈卒,辞而行。楚王曰:‘寡人闻先生,若闻古人。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,曾不肯留,原闻其说。’对曰:‘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难得见如鬼,王难得见如天帝。今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’”后以“桂薪玉 桂薪玉粒造句或示例 公婆年迈,慈母身孤,兼之室似罄悬,谁办桂薪玉粒。★
2023/04/13[成语故事]国色天香的意思国色天香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国色天香拼音guó sè tiān xiāng 国色天香什么意思 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;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。 国色天香造句或示例 于那娉婷妩媚之中,无不带著一团书卷秀气,虽非国色天香,却是斌斌儒雅。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六十六回) 国色天香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,唐文宗李昂在程修己的陪同下到御花园里赏花,园内百花齐放,姹紫嫣红,争奇斗艳。文宗十分欣赏牡丹花王,就问程修己都城传唱的牡丹诗。程修己
2023/04/13[成语故事]国士无双的意思国士无双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
国士无双拼音guó shì wú shuāng 国士无双的意思 国士:国中杰出的人物。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国士无双造句或示例 似臣呵,常人有数;论此人,国士无双。(元 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四折) 国士无双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,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,而改投奔刘邦,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,因滕公的推荐给萧何,萧何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刘邦。刘邦敷衍应付,韩信不辞而别,萧何月下追韩信,对
2023/04/13[成语故事]裹尸马革什么意思裹尸马革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裹尸马革拼音guǒ shī mǎ gé 裹尸马革的意思 革:皮革。用马皮包裹尸体。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。 裹尸马革造句或示例 明·邵璨《香囊记·分歧》曲:“还须上万言策,拚取微躯,裹尸马革。” 裹尸马革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,北方匈奴发生动乱,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骚乱,他英勇杀敌,大破匈奴,平定了边境的动乱,皇帝封他为伏波将军。他62岁时,匈奴又侵东汉,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:
2023/04/13[成语故事]裹足不前的意思裹足不前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裹足不前拼音guǒ zú bú qián 裹足不前的意思 裹足:包缠住了脚。好像脚被裹住了一样;不能前进。大多指有所顾虑;停步不前。 裹足不前造句或示例 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,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。(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十九章) 裹足不前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,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范雎因受到诬陷而改名张禄逃到秦国。他征对秦国四人专权问题去拜见秦昭王。他说自己冒死晋见是为了
2023/04/13[成语故事]过关斩将什么意思过关斩将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过关斩将拼音guò guān zhǎn jiàng 过关斩将的意思 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 过关斩将造句或示例 她一路过关斩将,终于赢得了胜利 过关斩将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,刘备、关羽、张飞在徐州失散后,关羽留在曹营。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,就带领二位皇嫂去投奔,曹操不许。关羽凭自己的勇猛,连续过东岭、洛阳、沂水、荥阳和黄河五关,斩杀孙秀、孟坦、韩福、下喜、王植和秦琪六位战将。 【解释】比喻不
2023/04/13